*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餐後血糖“扎堆”國人,創新胰島素製劑輕鬆化解,究竟是何來頭?
衆所周知,在2型糖尿病(T2DM)管理過程中,空腹血糖(FPG)及餐後血糖(PPG)對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均有貢獻,因此,T2DM血糖管理需兼顧FPG和PPG控制,助力HbA1c平穩達標。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議一議PPG!
PPG爲何如此重要?餐後高血糖的危害都有哪些?T2DM治療過程中,如何做到面面俱到,兼顧HbA1c、FPG與PPG全方位達標?別急,且往下看。
PPG來勢洶洶,危害不容小覷
之所以強調關注PPG,主要是基於我國T2DM人羣特點和PPG升高所帶來的影 響。
研究發現,我國T2DM患者以β細胞功能受損爲主,並且早相胰島素分泌缺失顯著 [2] ,而且與西方人相比,東方人新診斷糖尿病患者中FPG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餐後2h血糖水平已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這也是中國新診斷T2DM患者中有80%表現爲餐後高血糖的原因之一 [3] 。
惠来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华湖镇党委原书记陈泽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另有研究顯示,與歐美人羣相比,中國人羣餐後血糖增幅更大 [4-5] ,這主要與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中國人羣常以精製米麪爲主食,而米麪製品均屬於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更易出現餐後高血糖 [6-8] 。
需要注意的是,當PPG升高,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餐後高血糖可通過氧化應激作用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進而發生動脈粥樣硬化[9]。一項在中國人羣中開展的4C研究提示,PPG升高是心血管疾病、腫瘤及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10]。而更好地控制PPG可帶來諸多獲益,例如,改善HbA1c整體達標率[11]、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及減輕患者經濟負擔[12]等。
同時兼顧FPG和PPG,胰島素一馬當先
由此可見,對於中國T2DM患者而言,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採取兼顧FPG和PPG的降糖方案 [13] 。那麼,在我們常用的治療方案中,哪些治療方案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呢?
根據既往口服降糖藥 (OADs) 的治療經驗,對病程在5年內單純接受OADs治療的T2DM患者隨訪3年發現,這些患者的β細胞功能持續下降 [14] ,這提示OADs治療對減輕β細胞壓力、保護β細胞功能的作用有限。
我國另一項針對新診斷T2DM患者的強化胰島素治療研究的結果顯示,兼顧FPG和PPG (胰島素泵或基礎-餐時胰島素) 的強化治療可使β細胞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且1年後的無藥緩解率仍爲42%,顯著優於OADs治療 [15] ,這提示早期給予兼顧FPG和PPG控制的胰島素治療方案有利於恢復和維持胰島功能。
胰島素製劑如何選?優中選優看這裡
臨牀常用的兼顧FPG和PPG控制的胰島素治療方案包括預混胰島素、基礎-餐時胰島素和胰島素泵方案[16]、雙胰島素類似物。這幾種方案均經證實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但基礎-餐時方案由於每日注射次數較多,且需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注射裝置,故實際應用較爲繁瑣,患者容易發生劑量遺漏,治療依從性較差[17];胰島素泵裝置和耗材較爲昂貴,24h佩戴有不便之處,且需要患者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16];預混胰島素每日注射次數少,但在使用之前必須滾搓和搖動,以確保用藥劑量準確性[18]。
德谷門冬雙胰島素作爲當前唯一的雙胰島素類似物,其兩種活性成分德谷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具有不同的藥效學作用,在溶液中可保持獨立的化學穩定性,且皮下注射後可發揮各自的藥代動力學作用[19]。基礎成分德谷胰島素可發揮超長、平穩的降糖作用;餐時成分門冬胰島素在注射後以單體的形式迅速入血起效,提供餐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19]。
與基礎胰島素類似物比較,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能兼顧FPG和PPG控制;與預混胰島素比較,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減少肩效應 (即預混胰島素的中效成分與餐時成分產生的效應疊加) ,更好地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19]。同時,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靈活變動給藥時間,只要隨主餐給藥即可[19],這樣的治療方案也更加簡便,有助於提升患者依從性。
在循證醫學證據方面,BOOST JAPAN研究表明[20],在既往OADs失效的T2DM患者中,與每日一次甘精胰島素相比,起始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每日一次治療的患者HbA1c控制更優,並且在基礎胰島素劑量減少30%的情況下,與甘精胰島素有相似的FPG控制水平,且晚餐後血糖控制更優。
Start Twice Daily研究[21]表明,既往OADs失效的T2DM患者,起始每日兩次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治療,與起始預混胰島素治療相比,兩組HbA1c降幅相似的情況下,德谷門冬雙胰島素FPG控制更優,早餐後血糖控制更優。在安全性方面,德谷門冬雙胰島素組與預混胰島素相比,患者總體確證性低血糖事件發生風險減少54%,夜間確證性低血糖事件發生風險減少75%。
BOOST CHINA研究[22]則在既往使用過胰島素的T2DM患者中比較了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與預混胰島素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證實,對於既往使用過胰島素的T2DM患者,德谷門冬雙胰島素與預混胰島素相比,HbA1c控制相似,但FPG及早餐後血糖控制更優,確證性低血糖事件發生率低43%,夜間確證性低血糖事件發生率低47%。
無論是作用機制還是臨牀證據均提示,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或爲兼顧FPG、PPG控制且有助於提高患者依從性的“有力武器”。
結語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T2DM患者遠期併發症風險,提高生活質量[23]。在臨牀實踐中,實現HbA1c水平達標需同時考慮FPG和PPG的有效控制。德谷門冬雙胰島素可兼顧FPG與PPG控制,且治療方案簡便易行,低血糖風險小,有助於T2DM患者在簡化治療的基礎上,實現血糖的全面達標。
參考文獻
[1]Saisho Y. J Clin Med. 2014 Aug 14;3(3):923-43.
[2] Pang C, et al. Chin Med J(Engl), 2008, 121(21): 2119-2123.
[3] Yang W,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2): 1090-1101.
[4]Dehghan M, et al. Lancet. 2017; 390:2050-2062
[5]Wang X,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20 Jan;159:107951
[6]陶利,等.營養與糖尿病併發症——達能營養中心第十六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13.
[7] 楊月欣,等.營養學報.2003;25(2):185-189.
[8]Frank M et al. JAMA. 2014;312(23): 2531–2541.
[9]Wright E Jr, et al.Int J Clin Pract. 2006 Mar;60(3):308-14.
[10]Lu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Aug;42(8):1539-1548
[11]Woerle HJ, 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Aug;77(2):280-5.
[12]J Med Econ. 2018 Jan;21(1):66-73.
[13] 樑琳琅, 等.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6,8(3): 190-192.
[14] Zhou S, et al. Exp Ther Med, 2016; 12(2): 1097-1102.
[15] Weng J, et al.Lancet, 2008, 371(9626): 1753-1760.
[16]母義明.藥品評價,2019,16(15):1-3.
[17] Yavuz DG,et al. 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2015, 9: 1225-1231.
[18] Jehle PM,et al. Lancet,1999,354(9190):1604-1607.
华发股份(600325.SH):合作开发静安区天目社区C070102单元04-05、05-01地块历史风貌保护项目
[19]朱大龍,等. 中華糖尿病雜誌,2021,13(7):695-701.
[20]Onishi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3;15:826–32.
[21]Franek et al. Diabetic Med. 2016;33:497-505.
[22]Yang W,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19;21(7):1652-1660.
[23]陳璐璐.中國糖尿病雜誌,2023,31(02):158-160.
專家簡介
呂川教授
遼寧省人民醫院內分泌二科 副主任
醫學博士 中國醫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
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牀學院內分泌與代謝病專業
看不到啦!玩家抱怨《決勝時刻》樹人造型太不顯眼 官方急下架修正
主要從事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伴骨質疏鬆基礎及臨牀研究
郭台銘酸馬朱出席會談是「重量級不速之客」 二比一變五票怎麼算
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 常委
遼寧省細胞生物學會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大數據分析與細胞生物學專業委員會 常委
遼寧省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遼寧省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甲狀腺學組委員
遼寧省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
遼寧省免疫學會免疫內分泌分會委員
遼寧省預防醫學會地方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參與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瀋陽市科技局科技計劃攻關項目1項
在Diabetes MetabRes Rev, Mol Cell Endocrinol, Int J Endocrinol, Current Oncology,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華糖尿病雜誌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著多篇
Failure,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審稿人
“此文僅用於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